宋冬生教授来我校解读师范类专业认证关键问题

发布者:邹志刚发布时间:2018-11-07动态浏览次数:10

2018112日下午,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冬生教授受邀在我校徐汇校区第二报告厅举办讲座,全面解读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问题,教务处副处长李顺宝担任主持,我校各师范类学院教学院长、师范类专业负责人以及师范专业认证骨干教师参加了讲座。



宋教授指出,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兼具内涵和深度的大学,本次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小学教育、物理学(师范)三个专业参加认证试点,需要提交高质量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在通过设置的受理门槛之后,接受专家组的资格预审和进校查证。受理门槛的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包括内容走向和机制走向两部分,前者指“一践行、三学会”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后者指教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达标机制等,目的在于通过认证改进师范类专业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专家进校依据认证标准,采用专业举证、专家查证的方式,举证要涵盖每一个学生、每一门课程,随机抽查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还要查证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标准指标点,评价内容和标准在知识基础上是否能由知到能,试卷设计赋分能否检验学科教学情况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毕业论文评价指标是否对准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等等。他还指出,师范类专业认证目的在于提高师范专业的培养质量,确保毕业生稳定高质上岗。在养成体系上,从重学科到重素养,从重知识到重能力,讲求“三产出”“三支撑”“三达成”,关键要站在学生角度检查课程目标、毕业需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标,建立评价、反馈和改进的三位一体动态监测模式。



宋教授指出,在聚焦自评报告时,要把握住建机制和体系这一关键,培养目标着重注意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发展三个指标。要特别重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第一应理解创新内涵和价值,养成基于情境问题的创新意识;第二要理性客观分析,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第三要多角度思考问题,选择合适途径;第四要具有在复杂教育教学中反思的能力。在课程目标的实现上,要讲透知识点,加强知识点关联度,并增加设计性的作业。他在提到实习问题时,重点强调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把实践活动转为实践课程,保证实现课程化。

讲座最后,宋教授提出要解决师范类专业共性的突出问题,即成绩好不等于上课好,主要是在教育实践环节,基础在课程目标的达成,要把讲授与参与性学习联系起来,把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分解环节都做到位,才能最终把我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做成样例,得到认可和推广。

李顺宝副处长代表学校衷心感谢宋教授为我校举办这次讲座,他提出,我校3个师范类专业的认证工作正在紧张准备中,宋教授的讲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希望其他师范类专业在“传、帮、带”过程中紧跟先期专业,争取早日顺利完成认证工作。

  

教务处

2018.11.2